登录 退出 网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汉中:以“小餐桌”为支点,撬动养老服务“大温暖”
2025-09-17 18:26
来源: 市民政局 访问量:
打印

清晨的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长岭镇碗厂沟村,山雾未散,59岁的肖道菊已提着沉甸甸的保温桶走在田埂上。李奶奶,今儿炖了您爱喝的排骨汤,趁热吃!”92岁的李奶奶打开桶盖,热气裹着肉香漫出来——这碗热饭,肖道菊已送了两年,无论雨雪,保温桶里的温度从没降过。

在汉中,一顿热饭,不仅暖了老人的胃,更成了撬动养老服务的“小切口”。面对老龄化加速与城乡养老需求的差异,该市以助餐服务为核心,从山区邻里互助到城市智能服务,从单点供给到全域覆盖,让“老有所养”的温暖在烟火气里落地生根。

“助老好邻居”

邻里互助的暖心餐

“以前一个人做饭,煮碗面都嫌冷清;现在跟老伙伴一起吃,饭都变得更香了!”78岁的张爷爷放下碗筷,笑着看向在厨房忙碌的马成翠。在镇巴县泾洋街道鱼泉村,马成翠把自家客厅变成了共享食堂,每天邀请3位独居老人共餐,饭桌上的家常话,让冷清的屋子满是笑声。

像镇巴县这类的边远山区,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做饭难、吃饭远”是老大难。为此,当地推出了“老年助餐好邻居行动”,鼓励邻里搭把手;县民政局用政策“添柴”,每年评选“助老好邻居”,每人给予500元奖补。2024年,全县94助老好邻居累计送餐超3000次,4.7万元奖补金不仅点燃了互助热情,更让助餐成了串联邻里情的纽带——老人吃得热乎,心里更是暖乎乎的。

“山里老人不缺米粮,缺的是有人陪吃饭、有人常惦念。”镇巴县民政局负责人说,一碗热饭虽小,却把“养老”变成了“暖老”,让独居老人不再孤单。

城市“智慧餐”

15分钟生活圈的便捷助餐

“刷脸成功,老年特惠餐10元。在汉中市汉台区中山街街道钟楼社区助餐点,75岁的王大爷对着屏幕一扫,不到10秒就取到了餐。餐桌上,两荤一素一汤冒着热气,萝卜炖排骨软烂入味,比自己做饭省事,比餐馆便宜,吃得还放心!

针对城市老人对日常用餐“便捷、安全、实惠”的需求,汉中对助餐点下足“硬功夫”:食材必须溯源,每日菜品留样48小时,价格、菜谱全部上墙公示,让老人吃得明明白白;南郑区汉山街道助餐点推出梯度优惠60—79岁老人享9折,80岁及以上老人享8折,“10元老人特惠餐每月吸引超200位老人打卡

如今,全市82个助餐点按照城乡重点覆盖布局,城市端融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农村端依托镇(街)配送车送热饭到村口,老人凭身份证登记后,刷脸、刷卡均能便捷用餐。今年年底前,全市示范性助餐点要增至100个,预计年服务12万人次。汉中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让不同区域的老人都能在家门口吃上放心饭、暖心饭

助餐再升级

从“吃饱”到“吃好”的延伸

“不仅饭热乎,吃完还能测个血压,志愿者还会陪我聊聊天!”在西乡县堰口镇助餐点,81岁的刘奶奶吃完饭后坐在窗边的健康监测角量血压,脸上满是笑意。汉中的助餐服务不止于把饭送到手,更在让服务更贴心上持续发力。许多助餐点都同步增设了餐后服务角,提供免费量血压等服务,让老人吃顿饭的工夫,还能感受到细致的关怀。

为了让助餐服务走得更远,汉中还针对失能、半失能老人推出了上门助餐专项服务。佛坪县袁家庄街道助餐点组建了送餐小分队,每天将热饭分装成保温餐盒,由村干部和志愿者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还会顺带查看老人的居家安全情况。同时,针对有特殊饮食需求的老人,助餐点还会提供“定制餐”,比如为糖尿病老人准备低糖餐、为牙口不好的老人做软食,让助餐服务更有“定制感”。

从镇巴山区清晨田埂上的保温桶,到钟楼社区正午智能餐台的热饭菜;从邻里互助的“共享食堂”,到上门服务的“定制餐盒”——通过一碗热饭,汉中把关怀送到老人身边,让助餐服务成为观察老人需求的“窗口”,以“小餐桌”为支点,撬动了养老服务的“大温暖”,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承诺,变成每一位老人触手可及的幸福。(周秦先

网站主办单位:汉中市民政局

网站管理:陕西省汉中市民政局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市政府1号楼

联系电话:0916-2626560   邮编:723000
陕ICP备14003207号-2   网站标识码:6107000010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289号
网站地图

汉中市民政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民政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