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107000010/2022-001000 | 发布时间: | 2022年07月26日 12:49 |
来 源: | 市民政局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内容概述: | 对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50号建议的答复函。 |
类 别:B
签发人:包继强
汉民函〔2022〕60号
余德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汉中医养养老服务质量的建议》(第50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我市民政工作的关注和对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成立医养联盟、打造“医养+文化+艺术+体育+营养”的医养养老体系等建议,对于推进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针对我市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全省水平的严峻形势,市民政局不断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有力的促进了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完善扶持政策。精心编制“十四五”养老服务业专项规划,聚力打造“医养在汉中”城市名片,市政府市政协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专班专人抓落实,着力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先后印发《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补助办法》、《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运营奖补暂行办法》等文件,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完善了扶持政策。二是健全服务设施。以市委办市政府办文件印发了《汉中市加快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2021年新建日间照料中心161个,提前一年实现省定覆盖90%社区的目标任务。2022年新建30个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市社区全覆盖。市福利院搬迁项目顺利开工,汉台东方、康乐,南郑美康等一批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发展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902个,床位33900张。培育发展民办养老机构29个,建成日间照料中心294个和农村互助幸福院1516个。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成功引进了上海福寿康等一批知名康养企业落户汉中,实现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经营,呈现出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势头。三是狠抓示范引领。累计投入900万元,开展省级居家社区养老改革试点,打造示范点21个。发展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9个。7个养老机构被评为省级以上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9个民办养老机构建立了智慧养老信息系统。举办了全市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培训护理员2800人次。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全市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62个,建成床位9606张,入住率81.7%。农村特困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36.4%,失能半失能特困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68.8%,居全省前列。
针对你的意见建议,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医养结合服务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不折不扣执行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补助等扶持政策。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投融资、规划建设、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以及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市城镇社区全覆盖,基本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需求。通过直接建设、委托运营等多种方式发展机构养老,稳步增加各类养老床位。二是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实施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为60周岁及以上的经济困难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000张。根据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对老年人住所的地面、卧室等适老化改造,配备网络连接、紧急呼叫、活动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并针对老年人身体状况配备感知类老年用品。居家养老上门服务6000人次(含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对象)。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引导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等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同时,推行社区老年餐桌、日间照料、短期托养等服务,让老年人在熟悉的居家社区环境中享受专业照料服务,实现养老服务“零距离”。三是加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常态化护理员培训,将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纳入培训。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举办养老护理员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协同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专业院校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协调卫健部门实施医师执业地点区域注册制度,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医养结合机构没有条件为医务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培训的,协调卫健门统筹安排有条件的培训基地集中培训。
最后,恳请您一如既往支持关心民政工作,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
汉中市民政局 2022年5月28日
(联系人:刘杰, 电话:2626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