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107000010/2025-001048 | 发布时间: | 2025年08月22日 17:07 |
来 源: | 市民政局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内容概述: |
类 别:A
签发人:苏智刚
汉民函〔2025〕105号
张仁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汉中市银发经济发展的建议》(第99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银发经济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认真开展调研,积极与有关方面协作办理。您提出的加强银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等建议,对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96万,占总人口25.5%,老龄化程度居全省首位。针对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资源禀赋优势,统筹推进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着力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通过政策引领、服务提质、产业壮大等多措并举,推动银发经济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健全政策支撑体系。我局高度重视银发经济发展,坚持政策引领、系统谋划,先后制定出台了《汉中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汉中市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汉中市加快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汉中市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汉中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补助办法》《汉中市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助办法(试行)》《推进旅居养老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配套文件,从产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设施运营补助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保障体系,为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搭建养老金融信贷支持平台,摸底各县(区)需要贷款支持的养老机构(企业)信息,协同金融机构开展养老金融工作座谈,对养老机构(企业)落实贷款优惠政策,强化养老服务领域金融支持。
二是夯实养老服务基础。精准落实补贴政策,落实民办养老机构新建和改扩建床位一次性补助每张4000元、3000元,高于省级标准30%;落实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民办养老机构按入住人数每人每月50元、80元、100元的运营补助;落实一类、二类、三类日间照料中心每年10万元、6万元、2万元的运营补助;落实一类、二类、三类农村互助幸福院每年2万元、1万元、0.5万元的运营补助;落实农村家庭适老化改造每户2000元、城镇家庭每户4000元的补贴;执行养老机构水电气热享受民用价格等优惠政策,先后落实补助资金近2000万元支持各类养老机构发展。优化居家社区服务,根据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对住所进行适老化改造,针对老年人身体状况配备感知类老年用品。成功获批实施全省首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争取投资3298万元,建成家庭养老床位3000张,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切实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建设日间照料中心263个、示范性老年人助餐点40个,着力打造“15分钟”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补齐农村养老短板,健全完善以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农村互助幸福院等为网点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建成敬老院6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103个,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从“有”到“优”转变,实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深化医养结合发展,实行“养老+小医疗”“医疗+养老”等医养结合模式,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多种途径拓展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功能和医疗机构养老服务功能,实现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无缝对接。提升智慧养老水平,在政府服务、医疗预约、生活缴费等常用网站及APP中增设“长者模式”,提供大字体、高对比度、简洁界面等适老功能。推动养老机构使用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实时追踪老人健康数据并进行异常预警。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纵深推进“银龄行动”,发展各类老年社会组织71个,建成基层老年协会639个、老年活动中心651个,各类老年大学及教学点75个。印发《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实施方案》,开展“银龄”+宣讲、治理、援助、科技、健康、关教、艺术等7类志愿服务。
三是发展壮大养老产业。培优育强经营主体,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471个,其中养老机构105个,包含公办机构73个、民办机构32个;打造四星级以上养老机构16个,其中公办机构5个、民办机构11个。培育省级旅居养老基地6个,先后引进上海福寿康、南京安康通、南通康华、西安荣华等知名养老企业落户汉中开展服务,实现龙头带动、品牌经营、规模发展。与西安市民政局签订旅居养老合作发展协议,对口吸引老年人来汉旅居养老。锻造专业人才队伍,开展养老服务护理员、养老院长、消防安全培训班等活动,培训各类人员6000余人次,连续举办四届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通过举办赛事传播科学养老护理知识、展现养老护理工匠精神,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养老服务工作,积极动员参加省厅组织的养老服务人才线上线下招聘会,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深入推进旅居康养,大力实施“医养在汉中”“旅居在汉中”战略,梳理康养服务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清单,开展省级旅居养老特色县(区)创建三年行动,每年遴选打造一批省级旅居养老特色县(区),推进“养老+文旅”融合发展。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政企联动共建共享,承办全国老龄办“推动发展老年人旅居康养服务”专题座谈会,通过现场观摩、视频展播等方式全方位展示汉中旅居康养发展成效;积极参加“智汇陕西·聚势共赢”-全国首届AI智能&康养产品招商大会,重点推介洋县金沙湖康养旅居基地等8个康养项目,有效提升了汉中康养品牌影响力。近年来,成功引进西安荣华、上海福寿康等26家知名养老企业落户汉中,培育洋县“黑稻田”、康达医养等旅居养老品牌,与西安等地建立旅居养老合作机制,进一步扩大了旅居养老协作范围。
针对您的建议,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重点完善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县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枢纽作用,全面推进镇级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运营。同时,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健全覆盖城乡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在机构养老方面,将持续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功能,重点提升护理型床位比例,更好满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专业照护需求。针对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将积极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工作布局,通过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促进城乡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二是深化医养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深度协作,通过推行“开门办院”模式,促进镇卫生院与养老院“两院”共建,实现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医疗病床和安宁疗护病床“五床联动”。同时,积极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让老年人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建立覆盖机构、社区、家庭的老年人照护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专业医疗护理服务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切实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三是推进适老化环境建设。全面开展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着力打造老年宜居社区,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同时,积极培育康复辅具产业,通过支持产品研发创新和完善租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辅助器具选择,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生活环境便利性、安全性。四是培育银发产业集群。实施“养老服务+行业”行动,推动养老服务与服饰用品、康养地产、特色食药、文化旅游、田园观光、医养康养等融合,培育一批养老品牌企业。在产业布局方面,重点发展抗衰老、健康管理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适老化智能产品。积极打造旅居康养品牌,通过开发精品线路、拓展合作范围、申报特色县区等工作,提升我市旅居养老服务水平,并借助各类展会平台扩大品牌影响力。同时,积极谋划打造银发经济产业园,招引智能辅具、康复器械、适老化家居等企业入驻,推动银发产业聚链成群。五是强化要素保障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用地用房保障,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养老产业。深化与高校及职业院校合作,创新培训模式,不断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打造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持续完善监管机制,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通过多措并举,系统推进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
您的建议为我们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恳请您为我市银发经济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汉中市民政局
2025年7月17日
(联系人:陈丹,电话:1882902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