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6107000010/2025-001047 | 发布时间: | 2025年08月22日 17:05 |
来 源: | 市民政局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内容概述: |
类 别:A类
签发人:苏智刚
汉民函〔2025〕89号
文庆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发展“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促进宜居及养老服务消费的建议》(第100号)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加大财政投入、完善优惠政策、加强规划引领等建议具有重要的前瞻性,高度契合我市养老服务发展实际需求。现将相关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养老服务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96万人,占总人口25.5%,老龄化程度及增速均居全省首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养老服务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市民政局积极践行使命担当,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主要成效如下:
(一)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出台《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汉中市敬老院管理办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补助办法(试行)》《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细化重大项目、政策支持、要素保障“三张清单”,形成覆盖规划、建设、运营的全链条政策保障体系。
(二)服务网络提质增效。着力构建“15分钟”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圈,累计创建示范性日间照料中心50个、农村幸福院100个。以县区为单位开展设施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按服务能力将居家社区养老设施划分为三类,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对不具备运营条件的设施有序撤并,推动服务专业化水平提升。
(三)农村养老精准覆盖。全市建成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471个(含公办养老机构73个、民营养老机构32个、日间照料中心26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1103个),总床位30114张,入住10692人,配备护理员1452人。65个敬老院全部与医院签约建立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实现医养资源无缝对接,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9.5%。
(四)特殊群体关爱到位。动员社会组织开展为老志愿服务,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提供助洁、助行等上门服务。2023-2025年实施分散供养特困及低保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4310户,城镇家庭每户补贴4000元、农村家庭每户补贴2000元。已建成70个示范性老年助餐点,计划三年内打造100个便捷可及的助餐服务网络。
(五)银发经济加速发展。出台《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实施养老服务优化、医养融合、适老设施提升等5项行动,培育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16个、省级标准化试点基地7个。引入上海福寿康等知名企业,与西安市建立旅居养老合作机制,创建省级旅居养老基地6个,着力打造陕甘川毗邻地区养老服务高地。
(六)人才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开展养老护理员、院长管理、消防安全等培训6000余人次,举办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提升行业专业化水平,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针对您提出的建议,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从以下方面重点推进:
(一)强化财政保障与资源统筹。协调财政部门加大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奖补力度,按运营成效分类给予补助,提升设施可持续运营能力。同时,加强与市发改委、国资委等部门协作,盘活闲置国有资产用于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与公共服务资源深度融合。
(二)完善政策规划与要素支撑。科学编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划,优先在老年人口密集镇(街道)布局,提升镇街级养老机构覆盖率。将居家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指标,强化新建小区及搬迁安置点养老设施配建管理,确保“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
(三)深化人才培育与智慧赋能。支持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养老护理等专业,探索“定向班+实训基地”培养模式,鼓励机构自主开展技能培训。依托县区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整合区域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通过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实现精准化服务,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转型。
(四)健全监管体系与质量提升。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强化服务质量评估与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养老机构星级评定、运营考核等机制,定期开展服务质量专项检查,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五)加强信息公开畅通投诉渠道。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公开标准化建设,在政务平台、机构公示栏等渠道公开服务项目、收费标准、评估结果等信息;畅通12345政务热线投诉平台等渠道,建立“受理-处置-回访”闭环机制,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养老服务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恳请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推动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汉中市民政局
2025年6月27日
(联系人:田靖,电话:2626373)